從不發脾氣的人,往往最可怕

從不發脾氣的人,往往最可怕
美麗夢想 2022-06-29 檢舉

從不發脾氣的人,往往最“可怕”

 

不發脾氣,真的是一件好事嗎?

 

生活中,很多人都有一種錯誤認知——認為不發脾氣的人,往往是有修養的人,這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。

 

的確,修養好的人很少發脾氣,但不發脾氣,從不等於修養好,有可能只是心理缺陷的一種。

 

要解釋這一點,不得不提起曾經的一位同事。

 

同事A在很多人眼裡脾氣極好,幾乎從來沒有發過脾氣,無論做什麼事都毫無怨言,

 

但她卻有嚴重的心理問題,因為她不是不想發脾氣,而是不敢發。

 

曾經,A衝其他的同事發過脾氣,原本只是一點小事,可之後她失眠了很長一段時間。

 

她總是擔心因為這次生氣,別人會議論她,會給她添堵,會責怪她,還害怕造成更加惡劣的影響。

 

雖然說生一次氣不止於此,而且只是口頭拌嘴沒什麼,但她就是不敢。

從不發脾氣的人,往往最“可怕”

 

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,不發脾氣有兩種解釋。

 

第一種解釋是修養好看得開不愛計較,所以才不喜歡發脾氣,

 

凡事願意講道理,這樣的人不是不敢發脾氣,而是不想發脾氣。

 

第二種解釋是一種對自我的限制和對人際關係的焦慮,導致自己不敢發脾氣,他們不是不想,只是不敢。

 

可情緒往往是為了保護自己而生的,無論是喜悅也好,憤怒也罷,都是正常的情緒存在。

 

當一個人不敢發脾氣,一直壓抑自己的怒火時,向外的怨言無法表達,就只會向內開始攻擊自己。

 

這樣的壓抑積攢到一定程度,一旦爆發後果於人於己都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。

 

所以才說,從不發脾氣的人,往往最“可怕”,原因很簡單。

 

01.

 

過分壓抑情緒,爆發時才難以控制

 

曾經看過一個故事,印象深刻。

 

警察在處理群體打架的過程中,發現最開始挑事的人,

 

竟然是一個看起來很老實,並且比很多人都瘦弱的男人。

從不發脾氣的人,往往最“可怕”

 

瘦弱的男人帶頭挑事然而結局並不好,因為也是他受傷最重。

 

警察找到男人的家屬,妻子剛到就指著男人說:“你怎麼敢,你怎麼能弄出這種事來,你怎麼想的。”

 

只聽男人冷冷回复:“你們都覺得我不敢,我就是要證明給你們看看。”

 

可以說,他的怒火就是長期壓抑的結果,是因為過分壓抑自己,不敢表達自己,這才採用極端的方式來證明自己。

 

現實生活中,類似的故事不少。

 

有些人看起來十分老實,從不和別人產生矛盾,但內心格外記仇,

 

雖然明面上是個老好人,卻喜歡暗地裡打擊他人。

 

還有一些人從來不生氣,但有可能因為某一次意外爆發強烈的怒火,而且這種怒火很難消失。

 

你不能說這樣的人就是壞人,他們可能沒想過欺負別人,也沒有太多負面的想法,

 

但他們難以調節自己的情緒是真的。

從不發脾氣的人,往往最“可怕”

 

情緒積壓到一定程度,就如同高壓鍋一般,突然打開後爆發才是常態。

 

而這樣的人,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爆發,這才格外需要他人注意提防,如同埋在土裡的地雷一般。

 

02.

 

長期積壓不滿,容易傷害自身

 

而這種不發脾氣,不僅對他人有影響,對自己也會造成影響,想起曾看過的一個關於校長的故事。

 

一位校長能力出眾,在他的帶領下學校取得了出色的成績。

 

但是有一天,校長突然生了病,剛開始只是吃不下飯,後來變成吃不下飯也睡不著覺,

 

動不動一身冷汗,發展到最後只能躺在床上養病。

 

校長的病情讓很多醫生束手無措,這時,一位心理醫生指出校長的病其實是心病,還得心藥治。

 

因為這句話,校長回憶起最近一段時間發生的事,他的朋友想找他擔保借錢,這件事讓他焦慮了很久。

 

校長是不想擔保的,可礙於情面不忍心拒絕,又真的不願意去做這件事,

 

長期處在糾結的過程中,所以患上了焦慮症。

從不發脾氣的人,往往最“可怕”

 

後來,朋友的事情順利解決,校長的病也突然好轉。

 

有些人覺得,不發脾氣也不見得是一件壞事,自己能忍就忍,退一步總能海闊天空。

 

但當自己真的不想退時,過分容忍是對自己的傷害。

 

也許一個人可以保證自己永遠不爆發,可以因為恐懼不和別人翻臉,可這不是處理事情的最好辦法。

 

想起知乎上的一個問題:為什麼要學會翻臉?

 

當時的高讚回答是這樣說的:

 

“翻臉不等於脾氣不好,因為翻臉代表自己的態度和立場,代表自己的原則和底線,更代表了在人際交往中的一個基本權利——被尊重。”

 

總是不發脾氣,不敢和別人翻臉的結果,也許會讓自己無法贏得真正的尊重,

 

 

長期以往,自我認同感會降低,焦慮感會提升,到了最後,可能也會和校長一般得了“心病”

從不發脾氣的人,往往最“可怕”

 

03.

 

那麼,如果自己真的不敢發脾氣,又該如何去做呢?

 

微博上的一句話就是答案:“征服畏懼、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,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,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。”

 

有不滿,要學會傾訴,第一次會畏懼傾訴的感覺,可時間久了,會逐漸養成習慣。

 

至於發脾氣也是同樣的道理,一旦別人有超越自己底線的行為,可以直接表明自己的立場,

 

也許發脾氣讓自己感覺很恐慌,但解決了問題的舒適會緩解這種恐慌。

 

做人最怕的,從來都不是不敢做一件事,而是明明知道自己該去做,卻一直不願克服自己的不敢。

 

從不發脾氣的人,往往最“可怕”,為了避免造成更大的問題,總該學會自我治愈。

 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

或許你也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