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VERTISING

願你前半生有路可走,後半生有家可回

願你前半生有路可走,後半生有家可回
2021-09-19 檢舉

提到故鄉,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?

 

9月19日,賈樟柯執導的最新紀錄片《一直游到海水變藍》,將在各大院線上映。

 

這也是十點讀書首次參與出品的影片。

 

影片聚焦了馬烽、賈平凹、余華、梁鴻四位作家在鄉村的經歷。

 

從他們的談論中,你能看出中國發展這些年的往事,也能看到一代又一代中國人,隱藏在心底的那份柔軟。

 

你人生中的迷茫,你跨不過去的困頓,也許都能從他們的講述中,獲得一些答案。

願你前半生有路可走,後半生有家可回

 

馬烽:故鄉對我們的塑造,

超出我們的想像

 

他叫馬烽,已經離世了。

 

在影片的鏡頭中,他曾經生活過的賈家莊的村民們,親口還原了馬烽在世時的一件件往事。

 

他們講述著餓到沒有東西吃,只能靠吃草填飽肚子的過往。

 

也講起了開會治水,響應婚姻法,體驗自由戀愛的歷程。

 

最令人印象深刻的,要數一家人圍坐桌前,在包餃子煮餃子的熱鬧氛圍下,淡淡回憶那些逝去過往的場景。

願你前半生有路可走,後半生有家可回

 

馬烽的女兒說,當時,父親有了名氣後,在北京安了家。

 

一家人生活過得不錯時,父親突然萌生念頭,做出了旁人都無法理解的舉動——

 

隨後,看著這個村莊的變遷,書寫往事,記錄人生。

 

其實,我們這一生,會走很多路,見很多人。

 

面對故鄉對我們的塑造,以前的我們渾然不知,後來才知道,回到故鄉,

 

回到我們出發的地方,會使我們對自己的理解更深一層。

 

人這一生,都離不開最初環境的塑造

願你前半生有路可走,後半生有家可回

 

賈平凹:故鄉是灰暗的青春,

也是中年的補給

 

人們常說,遠行,是少年與世界交手的第一場仗。

 

對賈平凹來說也不例外,出生於1952年的他,經歷了社會的巨大動盪。

 

因為父親的問題,他的前行之路困難重重,當不了兵,做不了技術工人,就連應聘修路工,也被刷了下來。

 

他後來描述過那段時間的經歷:就像是趕著一群羊,想去這個溝岔子,

 

被卡住,想去那個溝岔子,也被卡住,各條路都給你卡住。

 

少年時代經歷的世態炎涼挫傷了他的銳氣,也讓他更加明白,只有朝前走,才能尋找人生的另一束光。

 

那段時間,他讀書、練字,磨練心態。

 

後來,憑著一手好字,他謀到了一份工作,又順利被推薦讀了大學,人生自此柳暗花明。

 

許是憋著一口氣,大學期間,賈平凹發表了22篇文章,並在畢業後,去了出版社工作。

 

後來的他,用雙腳踏遍了故土的每一寸土地,他與鄉親們交流,充實著自己思想,他文筆犀利,留下了不少著作。

願你前半生有路可走,後半生有家可回

 

文字在充實他的同時,也治愈著童年帶給他的傷害。

 

故鄉從此,不再成為他一想起就只有苦痛的地方。

 

從故鄉走出,又回歸故鄉,執念減少了。

 

故鄉對他來說,從此有了另一層意義。

願你前半生有路可走,後半生有家可回

 

余華:我懼怕過故鄉的枯燥,

想著逃出去

 

年輕時,余華從沒想過自己會成為一名作家。

 

父親是外科醫生,母親是內科醫生,他在醫院出生,又在醫院裡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和青年。

 

那時候,他們住在醫院的宿舍樓上,對面,就是太平間。

 

年少的孩子不懂“太平間”對於成年人的意義,他只知道,那裡有哭天喊地,有互相安慰,那時的他還不懂什麼是“死別”。

 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

或許你也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