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過六十才發現,對親人狠毒,對外人和氣,是毫無意義的
俗話說:“在家靠父母,出門靠朋友。”
當我們長大了,離開了家庭,獨自謀生。總想著,要是有幾個像樣的朋友,就好了。
人是會獨孤的,尤其是需要幫忙的時候。可是家人在遠方,或是家庭太窮,愛莫能助。
不知不覺,我們就養成了“寧願求助外人,也不求親人”的習慣,在藉錢的時候,
第一時間想到的是“銀行貸款”,而不是藉親人的錢。
隨著時間的推移,我們就六十多歲了,離開職場,過上了老年生活。
此刻,父母也多半過世了,朋友也在漸漸疏離,想一想,誰是最親的人?
原來,我們一路走來,對親人狠毒,對外人和氣,是毫無意義的。
01
對親人狠毒,就是讓外人看了一場「笑話」。
有心理學者認為,我們和外人打交道的時候,能夠克制自己的言行舉止,是理智的。
但是和親人交往,就很容易感性,徹底放鬆了,說話口無遮攔,做事也希望親人懂得。
還有一點,親人是血緣關係,與生俱來的,打斷骨頭連著筋;朋友同事等外人,
是半路上來的,並且隨時可以「好聚好散」。
從形式來看,我們和外人交往,距離產生美;和親人交往,距離太近了,是一場災難。
回頭看自己走過的路,你會發現,當你和親人窩裡鬥的時候,外人在路邊,做了一個「鼓掌」的人。
作為70後的我,我看過公牛打架。
孩子們不會覺得公牛受傷了,需要憐愛,而是使勁吆喝「加油,加油,把它拱下田埂去」
——幸災樂禍的想法,非常明顯。
當我們長大了,和親人爭鬥,不就是「小時候看過的公牛行為」麼?
我的外祖母,在老外祖母過世的時候,把家裡的石磨早早搬到自己的房間。
外祖母 的做法,引起了大家的不滿,畢竟先輩的遺產,要公開分配,不能私吞,佔山為王。
不管怎樣,外祖母都不認錯,還洋洋得意。
現在,外祖母也過世了,我的母親也六、七十歲了,石磨就在我的老家。
母親嘆息:“兒女們都進城了,誰還要石磨呢?”
村裡的鄰居笑了:“帶到城裡去做展品,可以收門票。”
很明顯,鄰居的笑,是不懷好意的,但也是情有可原的。
不管你從親人身上,搶奪了什麼,都無法養活你的一輩子。
只是你心狠手辣的樣子,敗壞了道德,成為了外人的談資。
02
對外人和氣,就是讓外人得了便宜,讓親人傷了和氣。
漢文帝時期,有一個大臣叫鄧通。
有一段時間,漢文帝生病,身上長了一個癰疽,膿血進流,疼痛難耐。根據太醫的說法,需要把膿血吸出來。
恰好,太子來請安。文帝說:“能否幫忙,吸掉膿血?”
太子搖頭,然後離開。
鄧通見狀,毫不猶豫幫文帝吸了膿血,讓文帝病好了。
文帝感慨:“至愛莫如父子,尚且不肯為我吭疽;鄧通愛我勝如吾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