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最大的悲哀,就是和父母處成陌生人
子女不是父母的附屬品,父母也不是子女的附屬品,子女和父母都是獨立的個體,
我們可以愛彼此,但是,要遵重他人的選擇。
龍應台在《目送》中曾說:
「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,只不過意味著,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。
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,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,而且,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:不必追。 」
小時候,父母是我們最依賴的人,累了找媽媽,餓了找媽媽,痛了找媽媽。
長大後,父母卻成了我們最想逃離的人。
嫌囉嗦,沒有共同話題,老觀念,有代溝。
知乎上有一個問題:哪一刻你覺得父母真的老了?
「從他們開始看你“臉色”時」,我看到這個高分答案,心裡忽然一酸。
其實,親情和婚姻一樣,都需要經營維護。
01.我們常常覺得父母不理解我們的累
最近看到一個微博話題,父母為什麼不理解我們的累。
在他們看來,幹體力活才會累。
而我們的累,除了身體上,還有工作上,精神上,人際關係上。
魯迅曾說:人類的悲觀並不相通。
父母的生活背景給我們有著天壤之別,那個年代的人總把問題想的簡單明了,
非黑即白,哪有現在這麼多的複雜。
正如著名作家木心在《從前慢》中所說:
「從前,車馬很遠,書信很慢,一生只夠愛一個人。」
拿生不生二胎來說,父母經常會和我們產生分歧, 他們不明白兩個大人怎麼就養活不了一個娃娃呢。
以前,家裡一個人工作就能養活全家六七口人,那個年代孩子還特別多。
可是他們哪裡知道現在養孩子的成本,不僅如此,還有車貸房貸的壓力,工作的競爭。
子非魚,安知魚之累。
一代有一代的苦,一代有一代的路,今天的父母體會不了我們, 來日,我們也可能體會不了我們的孩子。
所以,事事不必非的讓人理解,也不可能有人完全理解你,因為這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。
身上擔負的苦難,最懂的是自己。人生路上,我們都是孤獨的行者。
02.我們和父母正漸行漸遠
在最近一期的《婆婆和媽媽》節目中,有個小細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