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銀河《人間采蜜記》:人生苦短,不如活得真誠勇敢
好像一個有很多能量的燃燒品,但是沒有炸開。我不知這還要持續多長時間。
這種幻滅給李銀河上了社會實踐中很重要的人生第一課。
從此,她更加偏愛肉體上得來的真理,也更加珍惜一切充實靈魂,脫離平庸的機會。
很快,這樣的機會也找上了她。
重返校園,遇見愛情
皇天不負有心人,在自己的努力和家人的支持下,李銀河終于在兩年后重返校園,
考上了山西的工農兵大學,這讓她感到無比安慰。
在大學的這段時光里,她惜時如命,開始如饑似渴的學習與閱讀,
仿佛在拼命彌補前幾年虛擲的青春。與此同時,她在這一時期遇見了自己的初戀。
雖說這只是一段明珠暗投的單戀,兩人最終的分手,
也給李銀河的心理造成無限煎熬痛苦。但是這一切,在王小波出現以后都變成了一種錯過的慶幸。
說實話,我最初認識李銀河是因為那個經典的王小波式問候:你好哇,李銀河!
李銀河對王小波一直以來的評價也是:小波是一個浪漫到骨子里的人。
李銀河與王小波結緣于王小波手寫的一本小說《綠毛水怪》。
未見其人,先知其才氣。通過這樣一本小說,李銀河發現自己和作者實在有太多的心靈共同之處,
暗暗稱奇,一種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暢意油然而生。
很快,李銀河便以請教學問之名大膽地登門拜訪。
我曾想象,若不是這樣的主動與勇敢,李銀河老師是不是就要這樣錯失自己的一生知己與愛人?
好在時間的荒野里,沒有早一步,也沒有晚一步,兩個有趣的靈魂最終還是相遇了。
王小波先生更是對李銀河一見鐘情,展開了熱烈的追求。
于是,我們便能欣賞到那些寫在五線譜上的情書,看到那些充滿詩意的表白。
王小波曾對李銀河說: 我是個俗氣至頂的人,見山是山,見海是海,
見花便是花。唯獨見了你,云海開始翻涌,江潮開始澎湃,
昆蟲的小觸須撓著全世界的癢。你無需開口,我和天地萬物便通通奔向你。
一點不錯,兩個終生熱戀的人,他們一生都在向著彼此奔跑,
這個世界也因為這場靈魂的相遇而更加瑰麗熱鬧。
人生短暫,不如勇敢
李銀河和王小波終于走入婚姻的殿堂。婚后的兩個人致力于各自的學問領域,
擺脫了一般人生活的俗套。對他們而言,比起活得舒適,首先要活得有趣。
李銀河在放棄歷史學研究以后,毅然鉆研社會學,并遠赴美國深造。
同時,她也以最大的力量支持丈夫王小波的文學創造,
因為,她甚至寫作是王小波的靈魂與使命所在。
在這期間,她和王小波二人共同游歷了美國與歐洲各國 ,
見識到了更多的異國文化與社會狀態。這一段經歷為二人的研究和創作奠定了一定文化社會基礎。
回國后的二人似乎都到了了創作與研究的井噴期,在各自的領域當中收獲頗豐。
當人,在這期間,李銀河面臨過諸多的選擇和困難。
但是無論怎麼走,她都始終非常清晰自己的理想與信仰。
比如說,在這個談性色變的年代里,她敢于提出自己的主見,
以一名女性的身份去深挖這個在國人心中諱莫如深的話題,并懷揣一種使命去做這些前無古人的調查與研究。
面對丈夫的創作,她自始至終保持欣賞與支持。
在困頓的歲月中,兩人始終保持飲冰十年,不涼熱血的激情。
我一直認為李銀河和王小波在愛情當中是彼此的信仰。
這種信仰猶如燃燒的炭火,滋滋作響,熱烈而溫暖。
日子久了,當這樣的信仰深入骨髓,各自也就擁有了面對疾風,依然披荊斬棘的力量。
因此,在小波先生逝世后的歲月里,李銀河沒有因此失去以往的力量。
她依舊秉持自己的初心,過一種隨心所欲的生活。
頂著中國第一位性學研究專家的頭銜,李銀河自然承受著不少的壓力與輿論的質疑。
但是令我動容的是,無論外界對她是怎樣評判的,李銀河都敢于時刻表達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。
有些人喜歡在別人眼中找到對自己生活的最佳注釋與定義,
而有些人已經在某種意義上活出了自己的定義,李銀河就是這樣的后者。
采蜜哲學并不難懂,如果你已經發現了可以讓你為之動容的東西。那麼,停止顧盼,愿君多采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