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情一點,沒有錯,不懂得拒絕,累死別人也不會同情你
但蔡康永卻說:「我鼓勵大家做一個比較冷淡的人。」
之前在《圓桌派》裡,提到過這樣一個概念——「假熟社會」。
看起來像是「很熟」,見過幾次或天天見面、擁有聯繫方式、
看到了也會打個招呼,聊上兩句。
卻根本就不了解對方、平常基本不會聊天、有的甚至連名字都記不太清.....
但我們卻將這樣的人稱為:熟人?
怎樣算熟?怎樣是陌生?
對於的關係界限感,已經在我們的生活里越來越模糊了。
科技在飛速發展,社交網絡和聊天軟體的極速發展,讓我們的交際變得越來越容易。
但在一片紛雜熱鬧的假象之下,真正的交心,卻越來越難。
之前有一部實驗短片在網上爆紅
節目組找到了幾位素人,並問了他們一個問題:猜一下,你手機裡大概有多少人?
在網際網路時代,平常的溝通或工作上的交流,往往都離不開手機。
於是有人說很多,有人說幾百,聽起來都不是很誇張的數字。
但猜對的,卻一個都沒有。
在印象里的幾百,被背景里巨大的通訊列表給淹沒。
沒成想,有一千多人。
添加好友很簡單,掃一掃,輸串號碼,按個按鍵,兩個人就建立了一段關係。
剛剛加上的時候,也許還會小心翼翼的維護關係。
但時間一久,這些安置在手機里毫無交集的人,
就和身邊行色匆匆的路人沒什麼兩樣了,甚至連想起來,都是件太難的事情。
這時,節目組提出了第二個問題:
如果不考慮工作和應酬,刪除那些你不會主動聯繫的人呢?
有人面露難色:真的要刪除嗎?有人笑了笑:這工程量真的很大。
逢場作戲的、半年以上不聯繫的、有事了也幫不上什麼忙的......
那如果只留下能說真心話的呢?
曾經的一千多個人裡,只留下了兩三個人。
這個社會就是這樣,看似認識的人很多,
其實真心的卻10根手指頭都數得出來,
從現在起,我們對自己好一點,
對那些不相干的人,還是敬而遠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