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VERTISING

退休之後,幸福是自己給的

退休之後,幸福是自己給的
value101 2022-09-28 檢舉

01

與其對他人有所期待,不如對自己有期待。

退休之後,面對大把的閒暇時間,很多人不知所措。為了體現自己的存在感和價值感,便毫無忌憚地、事無鉅細地“治家”:

有人跑去給子女帶孩子,從日常作息、飯菜口味,再到教育理念,都非得要按照自己的來,結果,費力不討好,還傷了和氣。

有人去參加各種活動,習慣了當個“指揮者”,一旦覺得被冷落,被忽視,便氣呼呼地,甚至當眾就“鬧脾氣”,讓人敬而遠之。

這些“向外求”的行為,都是期待通過他人的肯定,來獲得“被需要、被肯定”的滿足。

但每個人都背負著沉重的生存壓力,並沒有那麼多人能夠時時照顧到你的情緒,滿足你的需要。甚至,會覺得是一種束縛,一種負累。

此時,最要緊的,就是克服自己的“以偏概全”,學會凡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,不斷地向內求得“解答”。在

如同《大學》中寫道:

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,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,之其所踐惡而辟焉,之其所敬畏而辟焉,之其所哀衿而辟焉,之其所敖惰而辟焉。故好而知其惡,惡而知其美者,天下鮮矣!

意思是說,之所以說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養自身,是因為人們對於自己親愛的人會有偏愛,對於自己厭惡的人會有偏恨,對於自己同情的人會有偏心,對於自己輕視的人會有偏見。因此,很少有人能喜愛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點,厭惡某人有看到那人的優點。

退休之後,注重“修身”,將對他人的期待轉化為對自己的期待,才能在包容他人的同時,也放過自己。

 

02

與其好高騖遠,不如樂享當下。

人們常說:知足常樂。這份滿足,不僅僅是對物質條件的滿足,也是一種心靈上的滿足。

知足的人,總覺得接收到了命運的饋贈;貪得無厭的人,即便守著金山銀山,也在伸長脖頸,巴望著能夠得到更多。

比如,我們身邊有一種很常見的現象:

有人退休金有五六千,卻抱怨比上班時少了績效工資,走到哪裡都一副憤憤不平的樣子,似乎全世界都欠了他。

與之截然不同的是,在農村里,有人拿著一兩百元的養老金,都逢人就說:“我也領上養老金了”。那種眉開眼笑的喜悅,讓人覺得,幸福何其簡單。

退休之後,不管是城里人,還是鄉下人,通過勞動賺取收入的時間、機會、體力、腦力都大不如前,收入減少是必然的,是“多勞多得、少勞少得、不勞不得”的經濟規律所決定的,理應坦然接受。

只要有收入,錢多就多花點,錢少就省著花,平和的心態,會讓每一個尋常的日子都寫滿生活的詩意。

如同電影《隱入塵煙》中,貴英不小心把小麥苗給拔了出來,轉頭看向有鐵,有鐵笑笑,淡定的說:“啥人有啥人的命數呢。麥子也一樣,它也有它的命數呢。還不是到夏天讓鐮刀割掉了。”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

或許你也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