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VERTISING

人到中年才知道,兄弟姐妹不是“人脈”

人到中年才知道,兄弟姐妹不是“人脈”
2022-09-21 檢舉

01

俗話說:“人到中年不如狗。”

關鍵時候,如果有人搭把手,日子就好過多了。

在傳統的思維里,家裡兄弟姐妹多,互相幫襯一下,再難的事情也能辦好。

起碼,求助家人,比向外人求助,強多了。

雖然,家人之間,也有矛盾,但都是家庭內部的事情,過幾天就化解了。

尤其是父母都健在的時候,他們出面調解一下,“不看僧面看佛面”,兄弟姐妹也就不會生氣了。

 

 

 

陳果老師說:“人群的治療分為兩種。一種是利益需要建造人脈,這僅僅是互為功利;

還有一種是寂寞者的相互取暖,這是廉價的交往。 ”

誠然,人在社會上混,要按照規矩做事。人脈不是單純地吃吃喝喝,也不是互相取暖,而是互相利用。

你自身的價值,決定了你是否有人脈。

把自己的腳,伸入到別人的鞋裡,是一種夢想。誰都不會無緣無故送一雙鞋給你,人生一世,唯有自渡。

 

02

人到中年,一起長大的骨肉之情,漸行漸遠。

小時候,我們學過“孔融讓梨”的故事。

三歲的孔融,知道挑選小的梨子給自己,把大的梨子留給其他兄弟姐妹。

令人費解的是,孔融長大之後,大逆不道,說出了“父子無親,情慾發耳,子母無情,物出瓶離”之類的話。

一個連父母的恩情都可以忘記的人,哪能記得其他親人的恩情呢?

 

 

現實生活中,像孔融一樣走極端的人,不會很多。但是長大以後,對家里人不冷不熱的人,真的不少。

從小到大,兄弟姐妹讀過的書,從父母家得到的錢財,人的素質,都不一樣。

層次不同、三觀不合的人聚集在一起,也是表面上的和氣,之後還是要“背道而馳”。

如果還加上“自私自利”的心理,就更難相處了。

“道不同不相為謀”,當你和兄弟姐妹走的方向不一致的時候,你要求他們幫忙,多半是要聽閒話的。

大學畢業、結婚、在城裡定居......每一個節點,都會讓親人的感情,漸漸疏遠。

 

03

人到中年,不要頻繁聯繫兄弟姐妹,避免結怨。

《菜根譚》裡有言:“炎涼之態,富貴更甚於貧賤;妒忌之心,骨肉尤狠於外人。”

人情冷暖,在富人家裡,比窮人家裡更加明顯。嫉妒、妒恨、猜忌的心理,

在兄弟姐妹骨肉至親之間比跟陌生人顯得更厲害。

聰明的人,懂得“眼不見為淨”;愚昧的人,才天天去關注,常常作解釋。3

 

 

 

第一,“無事不登三寶殿”,你常去兄弟姐妹家,會被誤以為是“求人辦事”

一般來說,你去別人家串門,是有求於人,或者有重要事情,需要商量。平時的吃吃喝喝,不需要太多。

你把兄弟姐妹家當成自己家,天天吃飯喝酒,會增加生活開支,還會變成討厭的“座上賓”。

家裡還有“嫂子、侄兒”等親戚,他們會懷疑你圖謀什麼東西。

 

 

 

第二,“瓜田李下,多有嫌疑”,你和“嫂子、姐夫、妹夫”聊得來,難免有嫌疑

如果你常去兄弟姐妹家,單獨和嫂子、姐夫、妹夫聊天、做家務的時候,肯定會有。

如果有外人說三道四,結局就難堪了。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

或許你也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