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VERTISING

陳道明:我是個不往人群裡走的人

陳道明:我是個不往人群裡走的人
2022-09-17 檢舉

人群之外,亦有清歡。

“知世故而不世故,處江湖而遠江湖”,這句話用來形容陳道明再合適不過了。

從藝幾十年,他德高望重,資歷頗深,但又好像與娛樂圈若即若離。

對此,他解釋說:人心一亂,一切就亂了,要甘於寂寞。

不往人群走,才是一個人最好的活法。

 

 

 

01

獨處,是一種取悅自我的成熟。

鐵凝的小說《永遠有多遠》中,有一個女孩叫白大省,她是典型的“討好型人格”。

小時候,小伙伴們把她當傻子一樣捉弄,她非但不生氣,還配合表演,哄別人發笑。

在家裡,姥姥從沒給過她好臉色,對弟弟卻極盡寵愛。

 

她心裡難過,也裝作不在意,更加勤快地料理家務,只希望姥姥能對她好一點。

長大後,白大省談過三次戀愛。

每段戀情,她都掏心掏肺地對男友好,像僕人一樣將他們照顧得無微不至,甚至花光積蓄為他們製造驚喜。

然而她的卑微和順從,換來的卻是男友的忽視和羞辱,三次戀情都以被拋棄收場。

現實生活中,也有許多人像“白大省”一樣,為了融入群體,委曲求全。

但伏低做小,放下身段,往往換不來真正的尊重。

學會與自己相處,討自己開心,才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。

 

 

 

1993-1999年,是陳道明本該最火的時候,但他卻基本處於半隱退的狀態。

巨大的名利把他壓得喘不過氣,酒桌上的阿諛奉承讓他覺得心煩,他毫不猶豫選擇逃離。

拒絕了無數劇本邀約,推掉了酒局應酬,他回到書房,在文字構建的龐大世界自在遨遊,安撫浮躁的內心。

書看倦了,便坐下來彈鋼琴,吹薩克斯,拉手風琴,悠揚的樂聲慰藉了乾涸的靈魂,精神世界得到了極大的滿足。

他說,告別人群,回歸自我之後,生活如釋重負,整個人更加自在。

卓別林70歲生日時,給自己寫了一首詩:

《當我開始愛自己》

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

 

 

我開始遠離一切不健康的東西

無論飲食和人物,還是事情和環境

我遠離一切讓我遠離本真的東西

從前我把這叫做追求健康的“自私自利”

但今天我明白了,這是“自愛”

生命的成色不在於有多少朋友,收到多少讚美,而在於內心的豐盈富足。

不必找些不三不四的人,說些不痛不癢的話。

遠離喧囂,在獨處中取悅自我,是一種高遠的人生境界。

 

 

 

02

涼薄,是一種堅守內心的清醒。

有人說,陳道明是孤傲的,完全不懂人情世故。

不喜歡的人,他不假意迎合,違心的事,他也從不避諱。

出演《黑洞》的時候,他走進去一間房子,當場臉就變了:“那時候哪有這樣的擺設,味道不對!”

導演只好請裝修工人重新裝一遍。

鄭曉龍和馮小剛拍《北京人在紐約》時,陳道明飾演主角,劇組在紐約搭建好場景後,看完劇本的他說:

 

 

“劇情不對,在戲裡,我是土生土長的美籍華人,不可能使用非法勞工!”

馮小剛打馬虎眼道:“老道,時代變了!”

可是他還是不能接受,轉身就走了。

出名後的陳道明,片約不斷。

“道明老師,有個戲想請您,您看一下劇本。”

“不去,我想歇一歇。”

“道明老師,有個廣告想找你拍一下,錢好商量!”

“不去,我想歇一歇!”

在大家拼命上頭條的時代,他保持了難得的克制,不好的劇本,不接,不符合自己的角色,不演。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

或許你也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