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VERTISING

真正的聰明人,往往很少社交

真正的聰明人,往往很少社交
2022-08-12 檢舉

 

時間有限,留給重要的人和事

 

 

知乎上有人問:為什麼越聰明的人,越不合群?

 

有個高讚回答:“他們不是不合群,只是不盲目從眾!”

 

深以為然,他們不是性格怪癖,也不是不好相處,只是更喜歡獨處。

 

觀察生活中的聰明人,你會發現他們容易結識,交流也毫無障礙,

可當你想更深入地與他們交往,卻總隔著一層紗。

 

都說,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內心的豐富與安寧,這種境界必須獨處時才能擁有。

 

聰明人往往很少社交,不是他們不喜歡交友,而是他們對朋友有自己的選擇,不會浪費時間去經營人脈。

 

正如《思維力》的作者王世民所說:

 

在你的價值未有效建立之前,不要浪費精力在圈子上,若自身沒有交換價值,一切社交都是無效的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聰明的人,只跟同頻的人交往

 

古人云:“物以類聚,人以群分。”

 

看過《奇葩說》的人都知道,詹青雲和傅首爾是兩個強強辯手,

台上對壘時兩人言辭犀利、思維敏捷、針尖對麥芒,觀眾看了有種棋逢對手的快感。

 

台下她倆卻彼此欣賞,詹青雲說傅首爾詼諧幽默,傅首爾不惜對她稱讚:“聽青雲辯論就像被風親吻!”

 

兩個文化底蘊深厚、實力相當的人,無論是台上博弈還是台下交流都能輕鬆自如,不生嫌隙。

 

人與人相處,講究思想上的“門當戶對”,不同頻的人很難走到一起。

 

就像魯迅和閏土,年少時一起上樹捉鳥、下海拾貝、到瓜地刺猹,童年的豐富多彩讓魯迅盼著閏土的到來。

 

可時隔三十年,兩人再次相見,已找不到當年的親密和歡暢,

閏土身上不再有年少時的意氣風發,而是一個飽經滄桑、唯唯諾諾的中年男人。

 

由於生長環境不同,他倆活在截然不同的世界;由於成長速度不同,兩人在三觀和認知上已漸行漸遠。

 

地位懸殊,營造不了平等的關係;價值不對等,感情維繫不長久。

 

正如比爾蓋茨所說:

 

“這個世界並不在乎你的自尊,只在乎你做出來的成績,然後再去強調你的感受。”

 

生活是殘酷和現實的,你的能力配不上擁有,你苦苦經營的人脈沒有一點價值。

 

人生不是獨角戲,人與人之間都是相互的,沒有人願意一直向下兼容,也沒有人能做到一直向上仰望。

 

好的關係都是勢均力敵,同頻的人才能走到一起。

 

 

時間有限,留給重要的人和事

 

喬布斯說過:“你的時間有限,不要為別人而活、不要被教條所限、

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裡,勇敢地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。”

 

人生苦短,我們無需委屈自己逢迎他人。

 

不把精力浪費在毫無意義的事上,珍惜當下,專注自己擅長的領域。

 

在網上看到一個80歲的摩西奶奶,本是頤養天年的年紀,卻執筆寫小說、辦畫展。

 

她的畫不局一格,有素描、有油畫,有花草動物、有丘陵溝壑,每一幅畫都栩栩如生,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

或許你也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