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VERTISING

過度的愛與保護,才是害了孩子,越捨得用孩子,孩子才能越有出息

過度的愛與保護,才是害了孩子,越捨得用孩子,孩子才能越有出息
2022-06-17 檢舉

有了家,就有了家務。孩子作為家庭的一份子,當然需要參與到家務中來。

當孩子眨巴著懵懂的大眼睛困惑地問你,「媽媽,為什麼我要學做家務」,你的回答可要小心了。

在《少年說》中,初一的小姑娘余福鈺走上了天臺,

向大家傾訴,媽媽在家裡經常跟她說,女孩子要多做家務,要學做飯。

 

 

 

媽媽質問她:「你不做難道等著以後的老公來給你做嗎?」

她很困惑,為什麼是我要學做家務?為什麼就不能讓以後的老公來幫我做這些呢?

對於女兒提出的問題,在台下的媽媽也給出了回復:

「我能理解寶貝你的心情,但女孩子還是要學會家務,學會做飯,才不會餓肚子。」

聽到媽媽的回答,女兒思索了一下,回答說:「好的。」

 

 

 

但從她凝重的表情來看,很顯然對媽媽的這個回答並不那麼信服。

不止是小姑娘,作為觀眾的我也不怎麼認同這位媽媽的回答。

那麼,作為家長,當孩子問「媽媽,為什麼我要學做家務」這個問題的時候,我們該如何回應呢?

 

 

01

說到做家務,記得之前,蔡少芬曾在微博發了一組6歲女兒小包子下廚的照片。

照片中,小包子個頭只比廚房檯面高出了一點點,卻十分認真。

切菜、和肉、倒油、翻炒、出鍋,一氣呵成,這嫺熟的動作讓很多人紛紛點贊。

於此同時也有網友表示擔心:

「這麼小就開始學做飯,會不會太早了?畢竟學習要緊!」

「廚房也是一個『刀光見影』的地方,一不小心就會受傷。」

 

 

 

但蔡少芬的一番言論,卻讓大家恍然大悟:

 「擔心孩子受傷是正常的。但柴米油鹽也是一種成長和修行。」

如今,許多父母恨不得幫孩子包攬所有家務,只為了讓孩子過上所謂更「舒適」的生活。

殊不知,做家務也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。

不會做家務的孩子,註定長大之後一事無成!

 

 

 

02

1)獨立能力是生活基礎

教育的作用,就是讓孩子從什麼都不會到能獨立生活。

家長應該充當的角色是引導者,而非事事包攬的「保姆」。

明明已經17歲,媽媽出門卻還要擔心他在家沒飯吃,難道以後結婚了也頓頓吃外賣嗎?

 

擁有獨立能力的孩子, 無論走到哪都會過得很好。

家長不應該用所謂「怕孩子辛苦」、「孩子不會」的理由,剪掉他的翅膀。

沒有誰是天生就會做家務的,不學永遠都不會,父母要給孩子這個機會。

 

 

 

2)解決問題能力更強

做家務其實也是項需要動腦的活動,需要思考如何收拾房間最省力、最省時間。

再者,做家務需要孩子主動投入,不容易懶散,無論做什麼事情完成效率都可能更高。

有研究資料表明:經常做家務的孩子抑鬱率更低,長大後的發展通常也要好一些。

 

 

 

3)孩子有責任感,以後生活更幸福

孩子也是家庭中的一員,家務是他必須要分擔的一部分責任。

那些從小就不做家務的孩子,但凡被家長要求做點小事就會覺得很煩躁。

無論男孩還是女孩,父母都要教他/她如何做家務,承擔家庭中的責任。

唯有夫妻分工明確、互相體諒、互相付出的家庭,

才能一直扶持著走到最後,家庭和諧了,事業才能無後顧之憂。

 

 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

或許你也喜歡